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丽江这69户傈僳族群众将告别木板房住上安居房

    信息发布者:蔡文进
    2017-06-10 20:05:41    来源:丽江日报   转载

    摘要:近日的巨甸采访之行,一个矗立在金沙江边的美丽新村给小丽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它是怎样的一个新村呢?它隐藏着怎样的感人故事呢?

    近日的巨甸采访之行,一个矗立在金沙江边的美丽新村给小丽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它是怎样的一个新村呢?它隐藏着怎样的感人故事呢?

    三合一的易地扶贫搬迁新村

    这个新村座落在位于玉龙县巨甸镇武侯村委会红顶五组的原巨甸林业局储木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它面临美丽的金沙江,十几米外是从石鼓经金庄到巨甸的公路。距巨甸镇政府仅10公里,距武侯村委会仅4公里,几公里外就有一个学校——武侯完小。那么,什么人将成为这个新村的主人呢?同行的巨甸镇扶贫专干和宇森告诉小丽,巨甸镇武侯村委会红顶七组的53户共202名贫困村民,以及红顶四组的16户70名贫困村民,将成为这个新村的主人。

    据了解,这69户贫困户都属于直过民族(傈僳族)、地质灾害隐患点村民,69户贫困户中有9户为脱贫攻坚建档立卡户。红顶七组位于半山腰的花椒坪,那里山高坡陡,土地清贫,缺水少地,交通不便,上上下下的便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们以种植白芸豆、苦荞、土豆为生,野生山货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收入。由于受自然环境的限制,生活在这里傈僳族村民们生活非常困苦,住房非常简陋,破旧的木板房随处可见,而且上学就医非常难,孩子们上学要到十几公里外的学校,村民到村卫生室和镇卫生室看病也是路途遥远。

    红项四、七组村民生活照

    红顶七组的蜂文寿对自家的贫困生活很无奈,自己和妻子只有四五亩旱地,住在破旧的木板房里,种植的玉米、土豆、大白豆、附子等并不能满足平日生活的开销,农闲时要到周边山里采集山货,以补贴家用。虽然一年到头忙忙碌碌,辛勤劳作,但是,生活依旧贫困,生活的压力把他们压得喘不过力来。同村的蜂文兴家的情况比蜂文寿家稍好一点,因为儿子在打工挣钱,但是,同样的生活环境,依然让他家在贫困线上挣扎。

    新村让村民对生活充满希望

    2015年底,在玉龙县吹响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号角后,一场对这些傈僳族同胞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脱贫战役由此拉开序幕。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巨甸镇将红顶七组、四组列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规划, 计划通过整合直过民族扶持、脱贫攻坚易地搬迁、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政策资金,利用武侯村委会红顶五组的原巨甸林业局储木场的229亩土地,拟投资1028.1万元以统规联建的方式帮助这两个村的69户傈僳村民建新房,拟投资2206.2万元做好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做好进村道路硬化、村民活动中心、卫生室、供水、供电、通信、环卫、消防、太阳能路灯等设施建设,同时做好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发展等规划建设,着力打造一个具有玉龙特色、极具傈僳风貌的易地扶贫搬迁新村。目前,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新村建设已基本完成,零星收尾工作完成后,村民们即可抽签入住。

    2016年11月2日,巨甸镇与玉龙县国土、扶贫等相关部组织搬迁村民看样板房,至今,巨甸镇扶贫专干和宇森对村民们挂在脸上的兴奋仍记忆犹新,“厨房还有操作台,我要摆个液化气灶、电饭锅”,“这是客厅,家里的老电视看不成了,看来以后得换台新的”,村民纷纷筹划着今后美好的生活。“我今年近80岁了,以前家里住的都是木板房,想不到现在政策这么好,我们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真的感谢共产党了!” 红顶四组村民和国星也兴奋地说到。

    正在建设中的畜房

    小丽走进新村,只见灰瓦白墙的新房一排排一幢幢,笔直宽阔的水泥村道连通各家各户,漂亮的村民活动中心格外引人注目,路旁统一规划建设的每户都有的蓝色畜房已基本完成,畜房旁边是预留的100亩滇西北中药材交易市场用地。步入院内,只见占地面积达396平方米的新居,有院坝、有主房,主房呈“7”字形,主房内有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水、电、通信已可以使用。

    新建的活动中心

    据巨甸镇镇长舒丽崇介绍,村民搬到新村后,为了让这些村民生活有保障,将积极采取措施帮助村民在花椒坪等地发展中药材、林业经济及畜牧业等,充分发挥巨甸镇及周边乡镇发展中药材优势,建设占地面积达100亩的滇西北中药材交易市场,打造辐射滇西北乃至滇川藏的中药材交易中心,确保这些村民每户有一人就业。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